找到相关内容1758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善人、慈悲喜舍——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一(1)

    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是为具善人已...

    空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847840.html
  • 对宗教情感的理解

    罪恶感。它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对于人的行为活动的决定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使人自觉地用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来检查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恶行,从而自觉地服从社会利益的需要。...有助于预先设置负向情感,从而提高人对于痛苦、挫折与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功名虚无论”有助于降低人对于功名的情感强度,从而缓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5850140.html
  • 《阿含经》中的佛陀

    :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根,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为柔软。粗涩者,如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如来粗涩教也。彼柔软粗涩俱者,谓如来有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口、意善行,有时说口、意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有时说口,意恶行,有时说口、意恶行报。如是名...

    释法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250792.html
  • 佛化的道德在般若

    《智度论》说:“般若甚深,智不足称”。为什么说佛化的道德在般若?这可从不道德说起。不道德的恶行,从什么而发生?是由于烦恼而来的。一切烦恼,以萨迦耶见──我见为本。一般世间的一切动作,都从我见而流出。做...,不足以证得菩提的。所以,一般的恶行,增长生死,生起苦痛。就是一般的善行,也还在生死中,还是不能脱离苦痛的。由于一般的善行,并无彻底的善行,为善也从自己出发,于是世间的邪见者,怀疑道德,否认有纯粹为他...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1266860.html
  • 佛化的道德在般若 [印顺法师]

    智不足称”。为什么说佛化的道德在般若?这可从不道德说起。不道德的恶行,从什么而发生?是由于烦恼而来的。一切烦恼,以萨迦耶见──我见为本。一般世间的一切动作,都从我见而流出。做坏事,固然由于我见的策动;...,一般的恶行,增长生死,生起苦痛。就是一般的善行,也还在生死中,还是不能脱离苦痛的。由于一般的善行,并无彻底的善行,为善也从自己出发,于是世间的邪见者,怀疑道德,否认有纯粹为他的德行。实则,一般的善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4276658.html
  • 南传《噶拉摩经》对现代修行的启示

    判断力,完全听信于这位宗教领袖的指示。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某宗教领袖有严重的恶行,这个团体的多数信徒下但不会相信,还会努力为他们的教团辩护。如此,在宗教人士的误导之下,不仅无法提升自己,甚至造了恶行还不自知。  佛经中告诉我们许多道德规范,当我们多多加以读诵、思惟、领解之后,就会有所融会贯通,提升我们的是非判断力,了知当为与不当为。在我们行事时,就应以这些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行为。道德方面的...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4666831.html
  •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

    恶行,生命则会向下沉沦,丧失已经获得的种种福报,所谓“心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恶,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轮轹于车。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为,受其善报,如影随形。”23 但是,这种种差别...因果恶报及“恶名称”而感到惭愧,于是停止不作;另一种是“依外力”,即“于国内处处推求有大智慧善知王论常行正法能如实语诸沙门等”,恭敬地向他们虚心请教善行恶行之法,闻法之后如法改正。前者类似于自我监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44584390.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八讲

    ,所以叫大随烦恼。   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十一、无惭,就是不顾自己的人格和佛法,轻视拒绝善行作为体性。如果有惭,对于善行看得很重,就不愿作恶。但是无惭的人,对于善法是很轻视、拒绝的,他不顾及什么人格和佛法,造恶无所谓。这样的恶劣心态就叫“无惭”。   无惭的作用是能障碍惭耻,生长一切恶行。人没有了惭耻,就会滋生一切恶行,...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3213325744.html
  • 婚姻和家庭对修行的束缚和障碍:莲师开示

    步步逼近死亡,你难道不会感到绝望吗?每个人都会毫无预警地倏然死去,你怎能满足于此?当死亡到来之时,子孙和财富毫无用处,你怎能满足于此?伴随你的,除了善行和恶行之外,什么都没有,你怎会如此有自信?  ...财富既短暂又片刻易失,然而你若能持续积聚资粮,你便是真正富有的。投身恶行的人是多么无知,而行善的人却是明智的。把自己交付给具义教法的人们是多么高贵可敬,而追求无意义的名利的人们又是多么短视、不道德。世俗...

    莲师

    莲师开示|莲花生|西藏|佛法|信心|自心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11453325720.html
  • 建立合理的世界道德规范——佛教道德与当今社会

    才是真正的自利行为,而善行必然不会危害到一切众生的利益,否则便是恶行了。利人才能利已,损人必然损已,只有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人为我”,其过程虽为利他,但得益却在自身。   佛教从...不绮语、不恶口是体现在语言方面的善行;不贪、不嗔、不邪见,是体现在思想上的善行。   与十善相反的便是十恶,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十恶行可以说是对世间恶行的总结,...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0041934.html